读书笔记《小镇喧嚣》

一.豆瓣评分

9.3
吴毅 / 2018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基层迎检、开发纷争、征收税费、产业调整、征地“种房”、维权争利……“喧嚣”一词,释尽乡镇日常政治种种人事与结构交织碰撞的众声嘈杂。本书以后现代叙事策略,围绕基层政权、村级组织和农民在复杂的乡村权力场域中博弈共生的过程和状况,深度阐释了21世纪初中国中部地区某乡镇“乡域政治”的运作实践与支配逻辑。 本书出版十年来,获得学术界内外的广泛好评,被权威专家和普通读者誉为数十年来少见的以“抵近现场”“深度描写”的方式、以“比小说还精彩”的叙述来“复杂化理解”中国基层社会的作品。重读此书,不难发现,虽然它研究的是十多年前的乡镇,但是,对于“故事”背后种种复杂因素的颇有见地的理论探讨,让它在今天仍然极具启示。
Book

二. 语句摘录

摘录一

对农民土地的大规模掠夺,与其说主要是地主以经济名义所展开的市场性行为,不如说是国家以公共名义所发动的政治和行政性行为。往往正是通过公共的名义,国家可以在一个很短时间内迅速征集到大片土地。

摘录二

官与民、干与群的对立是一种“角色”对立而非“人际”对立,两者有时候会重叠,有时候却可以分开,尤其是在中国人行为处事的互动格式之中,人们往往都是尽可能将其分割开来,尽可能不要将制度—结构和公域层面的矛盾与对立扯带到生活和私域中来。干部如此,农民也同样如此。或者说,一个乡土社会中人之所以成为一个内部人(社会人)而非外部人(制度人),也正是因为能够较好地处理和区隔这两种不同的关系。

摘录三

洲头的经验则提醒我进一步去关注强调公共利益至上的政治文化是如何一方面强化权力行动者那种无须为具体行为承担道德责任的心态,另一方面又去消解农民维权行为的心理基础的。我注意到,当乡村干部在行政过程中遭遇农民抵制,正常的说服教育工作又无法奏效之时,他们往往以公共利益和公共意志为理由,为达到目的而做出一些在常态下可能被视为有违道德与人情的行为。对此,他们一般不会自觉不妥,因为角色和利益都需要或迫使他们那样去做,“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是此时对这一类行为的最好解释,即或偶有不安,一句“农村工作很精彩,农村工作真无奈”式的自嘲,也足以让他们抚平以强凌弱所可能产生的良心失衡,解脱道德的自责。

摘录四

在这里,公权力自动成为无须证明的正义化身,而个体化的农民则无所选择地成为不伦不类的个人私利的表征性载体,“扯横皮”“耍无赖”和“故意制造麻烦”的延续似乎又都在继续地证明这一点。结果,农民自己也意识到,这是一场没有获胜希望的抗争。

摘录五

老罗劝郭德银:“不要在这里耗了,自古至今,哪里有民与官斗赢了的?你不要以为你们的想法能够实现,不可能的,你们斗不过的。你们就是在地方打官司,法院也要听政府的。

摘录六

有的东西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精确的。现在的人口流动很快,有的指标,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一些指标,实际上是不好统计的。上面也不可能不知道许多数字有水分,但他仍然鼓励你通过这种作假去得高分。人都有虚荣心,你受到鼓励,得了高分,下一次就没有台阶下了,就要继续重视,继续追求完美,这样,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上面说我们‘有完美意识’,其实他这种检查机制本身就鼓励你去追求完美,去创造完美,他就是知道你在作秀,但戏做得真了,也就达到了目的,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让你去认真对待,不得马虎。所以,检查本身就是推进和督促工作的一种手段。不检查,有的事情就落不到实处,不仅计划生育工作是如此,其他工作也都是如此,什么是国情?这就是国情。

三.做个总结

​ 作为基层人民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很难,就如同摘抄五里面的那样,见好就收吧。

更新于
评论一下 ...